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8集课程复讲 |
|
张国茂学长 |
|
|
“虽贵端,慈而宽”,我们要了解这个“贵”绝对不是有地位而已,因为这个地位它的背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实质,就是本分。当我们愈有这个地位,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愈重,我们更应该要战战兢兢,时时去体会到下属、体会到众人的需要。 “势服人,心不然,理服人,方无言”。假如我们是用权势、用我们的地位去压别人,他的心不会很服气,虽然表面上还是对我们毕恭毕敬,可能鞠完躬离开了他的视线以后就变一个脸,开始数落、骂都有可能。 小朋友记忆中妈妈打他都忘记了,但是爸爸打他每次都记得很清楚。同样是处罚,因为妈妈打他动机是爱护他、是管教他,所以打完之后他心里明白自己错了,反而会去改正;但是爸爸打他出发点不见得是要教育他,可能脾气一来就打他一顿,他的心里很不服气,所以每次都记得很清楚,所以要“理服人,方无言”。 《弟子规》整本教诲也都是以礼贯穿,对父母恭敬就是“入则孝”,也是礼;再来“出则弟”,兄弟友爱,尊敬长辈,也是什么?也是礼。“谨”的部分,对于物品也要爱惜,也要物有定位;对于食物不可以糟蹋,“对饮食,勿拣择”,所以这是用礼貌的态度对待食物。再来,“凡出言,信为先”,也是在我们的言语当中对人要有礼貌,说出去的话不可以做不到,不然就非常失信、非常失礼。“礼者天地之序也”,所以“礼”也跟道理相通。俗话说“有理走遍天下”,就是人与人当中非常自然的规律,我们不能踰越了这个规律,不然就会发生磨擦冲突,“泛爱众”也是礼貌的态度。 孝道与师道是中国最重要的两股精神,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,所谓“夫孝,德之本也”,孝为百善之首,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也,孝顺父母的人,一定会成就自己,扬名后世,以显父母,那必然会尊师重道。 李炳南老师对净空老教授说:你要跟我学有三个条件,你一定要遵守,你要遵守得了我才能教你。第一个只能听老师一个人讲;第二个所有要看的书、要接触的东西,都要老师同意才能看;第三点李老师对他说,你以前所学的我一概不承认。 为了能一门深入长期熏修。学而不杂, 放下自己所学,谦虚受教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